解放日报记者专访闻玉梅主任

 发布时间:2011-08-27      访问次数:3269


我们不做泥菩萨

专访复旦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闻玉梅

2011815 解放日报  06  科教卫新闻


  本报记者 彭德倩

    
昨天本报头版报道了复旦大学书记校长退出学术委员会的消息,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
    
在国内高校亟待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当下,复旦学术委员会如何行使最高学术审议机构的职权?复旦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77岁的工程院院士闻玉梅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不做泥菩萨,希望能集合更多人的力量,在学术上作出精炼的判断,帮助学校形成更好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大家对此都很有信心。

学术与行政并非对立

    
记者:《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删去了在校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等条文,同时明确,委员会是学校最高的学术审议机构,校领导均不参加。请问您是如何理解最高二字的?

    
闻玉梅:在我看来,大学内部治理,确实需要学术和行政有所隔离,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间是对立的,不是说学术委员会要另立门户自搞一套。我的理解是,学术委员会应该主动发出更多声音,学校的行政方面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如果反对,完全可以把反对的原因摊开来讲,或许有些因素学术委员会没有考虑到,那么就再谈,再商议斟酌。多方互为补充,这才有利于大学的发展。真理是越辩越明的,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从学术委员会来说,也应有自己的三观。首先是良好的道德观,尤其是科学道德观。以身作则,才能捍卫学术规范、克服学术浮躁情绪、纠正不良学风。第二是全局的眼光,如果忙于为自己的研究抢钱、抢人、抢资源,而忽略了学校学术发展的整体战略布局是不行的。第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不是一句空话、套话。虽然学术委员会成员有任期,但责任是长期的,甚至应该有这样的大志”——“我是在为中国的学术水平发展努力

学术民主:畅言 包容 前瞻

    
记者:在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几位委员都提到了 “学术民主。在一般人的理解中,民主都与类似少数服从多数的特征联系起来,但在学术上,显然不是这么回事。对此,您怎么看?作为主任,您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闻玉梅:到现在我还记得,几十年前,我的导师在上医一号楼的走廊里教我打太极拳,三个多月后他放弃,对我说,别练太极了,你的脾气太急躁,是少林派的,只能练练少林拳。也因此,他后来劝我,急脾气不适合当领导,这次大家推选学术委员会主任,真的是诚惶诚恐。我想自己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召集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工作,鼓励大家更主动为学校学术发展建言献策。
    
发扬学术民主,我觉得主要有三点:让大家充分表达意见、建议;对不同想法有包容心;判断问题要更具前瞻性。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比如,大家约好,开会时一律互称老师,什么院士院长所长主任之类的称呼都不提。第一次开会时合影留念,大家站的位子也不是按资历高低谁居中、谁站第一排,爱站哪儿站哪儿。
    
再比如,因为到外地开会、上课等原因,学术委员会开会有人迟到,或者临时请假,这些我都会记下来,如满三次,上网公告。因为成员是全校层层选举上来的,应该让大家知道干得怎么样。这些虽然都是细节,但我们希望,能从小处开始,形成更好的氛围。
    
新一届学术委员会运行时间很短,也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比如,有些重大科研项目的申请材料上,须由校学术委员会审议盖章。问题是校一级的学术委员会并不深入了解每个专业,讨论审议实在没啥意义,可对方又规定必须有这个图章。我们最后折中一下,由该专业所属学部的学术委员会讨论,他们通过了,再到校学术委员会备案一下,就可盖章。

科学研究需要有机聚合

    
记者:到目前为止,学术委员会是否已经开始为学术发展把脉?换届时,校领导都表示了支持,实际运行的情况如何?

    
闻玉梅:现在科学界有这样的现象——研究各自为政,人力物力资源相对分散,大家在抢占山头的同时,却不知道自己将被国外的同行包围歼灭了。科学研究,如果不能有机凝练在一起,就铸造不出他人无法企及的高峰
    
在大学学术委员会,我们希望能借此平台,打通专业间的阻隔。就在不久前,委员会里包括基础医学、护理学、药学、公共卫生、医院管理等在内的大医口10位专家,已经一起约谈了分管医学的副校长。交流中,大家提出了很多新想法,比如中山医院希望能共享红房子医院的妇产科专业人才。整整一个下午的交流,大家都觉得意犹未尽。我们把整理出来的会议详细记录分发给各位校领导,结果已经有另一位副校长主动联系,希望也能有这样的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