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为什么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文科学(汪堂家)

 发布时间:2011-08-27      访问次数:1812


为什么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文科学

 

汪堂家(哲学学院教授)

 

尽管“人文”一词早就作为与“天文”相对的词语出现在《易经》中,但“人文科学”在中文里无疑是一个现代概念。英文the humanities, liberal arts, human sciences 大致涵盖了“人文科学”的基本内容。在这些术语中,liberal arts 的使用最为古老,它是拉丁文 artes liberales 的英译,与artes servilles 相对。前者在字面上指“自由民的技艺”,因为在古代只有自由民才有资格学习那些技艺,它涵盖逻辑、语法、修辞、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等学科,简称“七艺”。后者指“下等人的技艺”,包括靠体力从事的各种技艺。 随着时代的变迁,the humanities liberal arts 的含义渐渐趋同,以致它们在今天都可用来表示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学科。另外,英文和德文中分别有science of man die Wissenschaft des Menschens这样的说法。它们是对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孔多塞、杜尔哥等人首先使用的的 la science de l’ homme 关于人的科学)的对译。 19世纪下半叶,德文中出现了Geisteswissenschaft, 即“精神科学”一词,神学家和诠释学家狄尔泰把它与自然科学相对并系统阐述了“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原则,后来人们也用此词表示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文科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学科分类时曾将人类学-历史学、美学-艺术学、法学、哲学等列在人文科学的名下,而将语言学和心理学列在社会科学的名下。

         然而,不管人们如何界定“人文科学”,文、史、哲始终是人文科学的主干。它们不仅传递着文明的薪火,塑造了人们的人文理想并培养了社会自觉,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内在品格和精神气质;它们不仅探究人性的真理,而且创造了一个社会的价值系统。一个民族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文学艺术来培养想象力,要靠哲学来培养洞察力,要靠史学来培养求真的意志和求真的理想,也要靠人文科学来维系一个国家的文化血脉和文化生态,维持一个民族的精神深度和思想的庄重性。今天,大概没有人能够否认文学艺术在娱情悦性、滋润心灵和陶冶情操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没有人能否认史学在传递历史的经验和文明的基因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更没有人能否认哲学在形成新思新识、塑造新的价值观以及在分门别类的学科之间建立统一性的作用。如果说无思想的学术是没有灵魂的学术,无学术的思想是浮泛无根的思想,那么,人文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深刻地体现了思想和学术的统一。此外,

1. 人文科学可以培养一个社会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能力,进而也帮助一个社会提升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一个社会如果对自身的疾病、危机与痛苦及其根源缺乏深入的认识,这个社会就会处于一种盲目运作的状态,这个社会的疾病就因无法得到可靠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而发展到危及自身存在的地步。人文科学通过对社会的运作机制以及对构成社会的人际因素和人性因素的深刻认识来体现社会的自觉能力。由于社会健康的尺度是人的理想化的产物并且只能到人的集体自觉中去寻求,体现人的自觉的人文科学为社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我们不妨说,人文科学既是社会的“眼睛”,又是社会免疫力的保证。

2. 人文科学承担了“以文德化人”的重要职能。今天,激发和“制造”人的贪欲的手段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多样、更加强大、更加普遍。资本、技术和权力的结合不仅使人的贪欲日益膨胀,而且使物质价值成了人们追求的最高价值。当人的欲望被市场化的力量全面煽动起来而又无法得到合理的规约以后,社会必然乱象从生,社会的发展就会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此时,除了靠人文科学来建立追求社会公正、培养高尚情趣和提倡“以德服人”而不单纯“以力服人”的主流文化之外,我们实在找不到其他办法。相对地讲,在一个热爱读书、热爱文学艺术、喜欢科技发明、尊重思想和文化创造的地方,人们总能发现更好的社会秩序,更健康的人生态度,更通情达理的公民,人们也更容易培养自我反思和克己自律的品格,更容易将个人的时间、精力和兴趣投入高尚的事情,人的邪念和贪欲更容易得到淡化,伤天害理之事更容易得到遏制。在这一点上,人文科学可以帮助我们安顿心灵、寄托情感、升华欲念、涵养性灵,从而实现上述目标。

3. 人文科学为探究、确立、阐发和弘扬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决定着这个社会以什么东西作为全体成员的行为校准,以什么东西作为社会成员的最高追求,以什么东西作为维系这个社会的精神纽带,以什么东西来体现真善美的统一性。它影响这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精神境界和生活态度,因而也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人文科学不但给一切精神的东西、神圣的东西预留了空间,而且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的塑造者、守护者和传播者。事实上,社会生活的背后始终有一套价值观念在起作用。正因如此,我们很难想象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时会将手放在《古兰经》上或放在《论语》和佛经上,而不是放在《圣经》上。

4. 人文科学可以为促进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过去,我们常常说别人误解我们,但我们也需要反思为什么别人容易误解我们,我们究竟为消除误解做了哪些工作,我们是否摆脱了文化上的自闭心态。实际上,由于我们的经济活动遍及世界各个角落,我们不仅需要详细了解别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制度,而且要细致了解别国的历史、文学、宗教和哲学,了解别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既是尊重文化多样性并减少误解的需要,也是在文化上实现相互借鉴、相互激励和相互竞长的需要。今天,我们对他国文化的研究远远落后于经济交流,比如,我们对南亚、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各国的历史、宗教、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想的了解仍然非常粗浅。即便是对欧美各国的研究,也不能说做得深入细致。不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无法有效地增进我国的全球利益并展现文化魅力。

5. 人文科学不仅可以塑造和维护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而且可以为阐发古今之通理和人类之通理做出重要贡献。 毫无疑问,人文科学本身就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者,但如果中国只是一味强调自身的独特性反倒不利于消除本国与他国国民的心理隔阂,相反强化了自己的异类感。这会在客观上妨碍我国与别国的有效合作,也不利于我们发挥文化的影响力。为长远计,我国应当调整文化战略,自信地强调人类之通理。追求公正与和谐,尊重生命价值和人的尊严,提倡创造与合作,讲求诚实与守信,等等,这难道不是人类之通理吗?没有人类之通理,人类就不可能作为“类”而存在。这仍是需要维护的基本常识。

(《文汇读书周报》201185日发表,《求是》网全文转载)